作者:彭詩怡
每天下班已累翻的你,看著家裡到處亂糟糟,櫃子的灰塵厚厚一層,冰箱變成永久的食物保存區,小時候畫畫比賽的獎狀還留著,每每整理好,不用多久就打回原形,真希望有神奇魔法或神仙教母動動手指讓家裡煥然一新,醒醒吧(搖肩膀)。
不需要追求極致的極簡主義,也不用過多的收納空間,掌握幾個心法,可以讓生活空間更舒服。
1.不需要擁有很多才幸福
這幾年我受斷捨離理念的影響,再加上心態的調整-不需要擁有很多才幸福,又想到年紀越來越大,要整理這麼多物品會更累,而且自己眼中的寶貝收藏,在別人眼中未必如此,最重要的是生活空間應該是享受當下,而非堆積著物品讓自己心煩。
2.每天給自己15分鐘的時間
為了維持整理的意願,我使用的方式是每天用15分鐘整理某一區域,例如:今天整理餐盤區、明天整理廚房備品櫃…,像拼圖一樣,每天把家慢慢拼回自己想要的樣子,選擇這個方式是考量平日沒有整理習慣,想一口氣把所有空間整理完,光是過程可能就必須耗費好幾天,而且會讓自己更覺得煩躁,透過每天花一點時間整理,累積小小成就感,相信自己可以做到。
整理時發現超過一年沒用的物品,先放置於捐贈區(用一個箱子裝就可以),有些物品我會嘗試使用,倘若過了一個月還是沒有想使用的動力,這時候我會告訴自己:放手吧!現在自己似乎不需要這些物品。
3.忍不住團購+1背後的動機是…
檢視以往購物習慣,我發覺當自己工作壓力大的時候,容易透過購物犒賞自己,看到同事揪團購或臉書社團,常忍不住+1,收到之後搞不懂自己當時怎麼失心瘋買這項商品,只能捶心肝,埋怨自己浪費錢。
當我靜下心來發現自己因為壓力產生的衝動購物行為,我開始調整自己面對壓力的態度,透過時間管理工具(番茄鐘、一百二十法則)、找出工作有效率的模式、專注當下,克服拖延症,逐漸擺脫壓力;很神奇的是,經過一年多的練習,與壓力共存,看到團購想+1的衝動降低許多。
4.尊重別人處理物品的權利
我的斷捨離只針對自己購買的物品或使用空間,家人的物品交由對方決定處置方式,我不會因為對方購買太多重複的物品,擅自作主丟棄,我認為尊重對方的意願與決定很重要,也許這項物品對對方來說是很重要的紀念品,任何一個人都沒有權利擅自丟棄他人的物品。
5.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
如果你或是身邊家人有類似的困擾,不妨試試這幾個心法,倘若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仍未有效果,或是出現囤積症等行為,建議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,例如:心理師,給自己一個改變的機會吧!
理想生活的模樣是什麼呢?
清楚自己需要與想要、食用季節食材、生活空間的整理整頓、與人相處的調適,雖然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,這幾年我逐漸摸索屬於自己的、喜歡的生活方式,相信你也可以做到。